摘要:1958 年, 我國建成克拉瑪依至獨山子的輸油管道, 拉開了管道建設(shè)的序幕。此后, 全國各地相繼建成了數(shù)萬公里的陸上原油管道和干線輸氣管道、數(shù)千公里的成品油管道及海底油氣輸送管道, 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管道運輸網(wǎng)。目前, 我國石油、天然氣資源的輸送主要依靠管道來實現(xiàn), 管材一般為鋼制螺旋焊管。由于管道穿越的地段地形復(fù)雜, 所處環(huán)境不僅在空間上不同, 而且還會隨時間的變化遭受各種介質(zhì)的侵蝕。架空管道易受大氣腐蝕, 土壤或水中的管道則要遭受土壤腐蝕、細(xì)菌腐蝕和雜散電流腐蝕。根據(jù)文獻(xiàn)[ 2~ 4] , 近10 年來, 這些管道的泄漏事故中有28% 是由于腐蝕穿孔造成的。管道的腐蝕不僅會造成因穿孔而引起的油、氣跑漏損失以及由于維修所帶來的材料和人力的浪費, 而且還可能因腐蝕穿孔引起火災(zāi)。